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新野县名优特产小吃

    信息发布者:shenlei
    2017-10-22 18:45:50    来源:新野政府网   转载

    享誉中外的新野张飞板面

    在豫西南新野县,人们始终传承着一种作法独特的风味小吃-新野张飞板面。这种享誉中外的三国板面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而它与三国名将张飞有着一段轶文趣事。相传公元201年刘备屯兵新野,责令张飞演练部队,扩大蜀地。随着训练的艰苦,张飞每顿食一桶面食而还感觉饥饿。于是,张飞叫来火头军士,令他想办法做出耐饥饿的饭。一个多月过去了,军士还是缩手无策。有一天,张将军发了脾气,把和好的面抓在手里,使劲甩在青石板上,面越摔越结实,将军顿时感到奇怪,又重新将面在石头上摔,然后拉成条,丢进开水锅里煮,捞出来以后兑以佐料,将军品尝后顿感可口。从此,火头军士便仿照将军的方式为将军做饭,将军吃后感觉面揉、有筋骨,吃了两大碗后,半天也不感觉饿,后成为张将军每顿必食的“美味佳肴”。凡将军打仗之时,必定要饱吃一顿,战场上将军勇猛顽强屡战屡胜,成为传奇式的人物。

    如今,新野县在传统的工艺上,通过精加工、细操作、揉条摔板、厚薄均匀、炸炒焖炖、佐料齐全。视之,粉白、菜青,油红;品尝,肉烂、辣香、味道极佳。县城板面能手马国龙曾以张飞板面参加河南省烹饪协会举办的地方风味小吃和河南名吃比赛,多次获得了地方风味名吃金奖,使张飞板面名声大振。于是,凡到新野县来观光旅游的客人,必然要到板面馆,来上一碗张将军发明的板面,慢慢品尝,有滋有味,体验当年张将军的勇猛、分享其快乐。

       风味独特的“三国臊子

    新野县有一种饮誉海内外的地方风味食品——“三国臊子”。这一小小的地方名吃据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特殊的工艺、独特的风味,赢得古今消费者的喜爱。 据史书记载,公元201年到208年,刘备雄踞新野,与诸葛亮、关羽、张飞共图大业。诸葛亮深感军队要行军打仗,朝比暮彼,居无定所,置饮困难,便潜心研究试验发明了臊子,作为战时应急食品被军兵交口称赞,后来传入了民间。而新野乡民把孔明先生发明的臊子代代相传,工艺不断提高,使“三国臊子”久盛不衰。曾先后在河南省地方风味小吃展览会上获得金奖,受到海内外人士的赞誉。

    新野“三国臊子”以牛羊肉为原料,其作法是:精选肥瘦适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丁;将干红辣椒入油脂中炸至焦黄,色味被收入油中时,捞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备用;将切好之肉丁入油脂,反复炒动,至肉块定形后,将拍过的辣椒及精盐、大料、花椒、良姜、桂皮、砂仁、豆蔻、草果等调味品适时兑入,以温火煎熟肉中水分。待肉丁着色均匀呈枣红色时,离火降温,精在工艺,巧在火候,成品臊子香而不腻,辣而不辛,咸而不涩,色如玛瑙,晶莹悦目,味道鲜美。食用时,取臊子适量,加入蔬菜中同炒,素菜荤味,口感甚佳,浇于面食中十分出味。

    新野“三国臊子”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保鲜期长,不需冷藏可存放一年以上,经夏不腐,味道不变。包装分为盆装、小袋装、礼品装,并有各种不同口味,成为居家食用和馈赠亲朋的礼物。

    为了开发新野“三国臊子”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新野县饮食服务公司建起了“三国臊子”加工厂,除用传统工艺炒制臊子外,又采用先进消毒技术和真空袋包装。随着三国旅游线的开发,新野成为游人必至的主要景点。各地游客来到诸葛亮初出茅庐、刘皇叔三分天下的发祥地,除了寻胜访古外,必然要尝一尝诸葛亮发明的“三国臊子”,并买上几袋馈赠亲友。这些经过注册商标、精美包装的新野“三国臊子”,成了海内外许多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汉华”牌曲酒、酒精

    利用传统的酿造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选用优质高粱为原料,上等小麦制曲,沿袭五粮工艺,陈年老窖发酵,长期储存,精心勾兑。经国家酿酒专家品评,具有窖香浓郁,绵甜醇厚,入口爽净,余味悠长的独特风味,以其香味突出,口感正,不上头,不刺喉,不口渴等特点,得到了消费者青睐。优质浓香型“汉华牌”曲酒30个品种,畅销全国10省100多个县市,被河南省技术监督局《质量时报》名优企业促进会授予“质量之星企业”,“汉华”牌系列酒二000年十一月被河南省工商局评为“河南知名商品”,二00一年九月九日被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二00三年被河南省邮政物流公司定为邮政物流专用产品。2005年所产浓香型“汉华”牌系列白酒被河南省工商局和河南日报社评为“河南优质白酒”,“汉华”商标亦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汉华酒厂1958年建设,具有近50年的历史,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流的质量检验检测设备。

    据历史记载,东汉刘秀反莽起义,攻克新野,被王莽追撵,与阴丽华相遇,妍妍淑女阴丽华呈阴氏佳酿宴刘秀,刘秀举杯惊艳,相见恨晚,酒美人更美,刘秀当即发下宏誓大愿:“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称帝后册封阴丽华为皇后,册封阴氏老窖“汉华酒”为宫廷御酒。让汉光武帝刘秀神清气爽、雄姿英发的汉华美酒也由此风光华夏。

       棉纺织

    棉纺织工业是新野的主导产业,全县有纱锭100万余锭,织机5000余台,年加工能力15万吨以上, 高档服装面料2亿米,年实现产值99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0%。其中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前20强企业和河南省50家重点扶持企业,是全国功能性服装面料开发基地,年销售收入18亿元。县棉纺织工业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设施完善,实行封闭管理,已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入住限额以上企业39家,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

    棉花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被誉为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和河南省十强县,“银鹏”牌棉花被评为全国十大棉花名牌之一。

       皮南杂交肉牛

    2006年5月25号,新野皮埃蒙特肉牛与南阳黄牛杂交牛肉品鉴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亮马河大厦会议中心举行,新野的皮南杂交牛肉得到了专家与各界代表的一致好评,被确定为营养型、保健型、双肌高档牛肉。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曹兵海指出:新野皮南杂交牛体型兼容了父母本的优秀特征,载肉量大、屠宰率和净肉率及成品肉率高,躯体各部位的蛋白质和维生素A含量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钙、铁、锌、锰含量很高,牛肉质地细嫩,具有较好的风味保持性和耐加工性,该牛肉属高档营养性、保健性、双肌型牛肉,具有很高的生产推广价值.

       新野猴戏

    新野猴戏,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在新野出土的大量汉画砖上,除了杂技、游戏之外,猴子、狗和人在一起狩猎、嬉戏的精彩画面屡见不鲜。到了南北朝时期,猴戏已在新野盛行。明清时期,新野民间玩猴就已经较为流行。那时,玩猴者多半将这营生作为养家糊口的生计门路而代代相传。  新中国成立后,猴戏作为一种地方民间文化,有了新的内涵。玩猴艺人一副扁担两个箱,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玩猴艺人每到一处,放下挑子,不用搭台,只需在一块空场上,拽住猴阵子,扬起手中的小扎鞭,用嘴那么一吆喝,便和这小精灵同台演出了。你看这小毛猴戴上假面具,穿上小戏服,模仿着人们的举止行动,爬杆、担水、骑车、犁地、走钢丝、打篮球,要多像有多像,实在是滑稽。  新野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猴戏市场。野性十足的小毛猴,通过新野民间艺人耐心的调教,成了妙趣横生的喜剧演员,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绝活。

    新野的猴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这里做过县令的吴承恩也对这猴戏无比钟爱。据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和乾隆十九年《新野县志》记载:吴承恩,贡士,安徽桐城人,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1557年)任新野知县。《新野县志》、《名宦卷》中称其“赋性明敏,清慎自持,革吏弊,禁游民,修理学校,表扬贞节,刑清政举,吏畏民怀……”吴承恩在任新野知县的两年中,不仅德绩兼优,对新野的民间艺术研究也颇深。《西游记》第一回中刻画孙悟空的前身——仙石的形态,就是以新野现存的汉议事台为背景。仙石的通体三维尺寸与汉议事台的尺寸完全相同,可见吴承恩对新野的人情风貌多么熟悉。吴承恩在任期间,深居简从,处处留心,耳濡目染了新野县的民俗风情,尤其对新野的传统民间艺术猴戏更是入耳入脑,了如指掌。不仅如此,《西游记》中大量地运用了新野的方言,如新野人称“饺子”为“扁食”,称动物“不安静”为“骨冗”等,此类方言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足见吴承恩对新野的民间习俗了解之深。也许,因为有了他对新野猴戏细致入微的观察,有了新野猴戏中活龙活现的猴子情态,才有了神话力作《西游记》中招人喜爱的猴王形象。


    打赏捐赠
    2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