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夷陵区探索“互联网+”模式实施乡村振兴

    信息发布者:shenlei
    2017-12-24 09:54:11    来源:三峡日报   转载

    夷陵区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之路,以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2月上旬,记者走进夷陵区,探访夷陵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乡风文明人和谐 人情往来“亲”且“廉”

      12月15日,龙泉镇雷家畈村村民雷某收到本村村民张某的短信:原定于1月1日的“新居落成庆典”取消了。“是新出台的村规民约起作用了。”雷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笑着告诉记者,村规民约的出台半年来,让他节省了近万元的“人情钱”。

      “人情风”是近年群众反映强烈且难以治理的“顽疾”。

      据雷家畈村党支部书记戴圣元透露,村民们以前平均每年“人情”支出在3万元左右,占家庭收入的60%以上。

      雷家畈村以此热点为切入点,制订了《雷家畈村村民举办红白喜事管理办法》,自5月1日执行以来,无一违规,社会风气大为改观。

      今年来,夷陵区紧扣群众现实需求,构建起“村党支部(村委会)+社会服务组织+需求群众”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

      该区选取雷家畈、兆吉坪、下岸溪、九山4个村为试点村,通过梳理群众需求单元,采取“利益连接、感情连接、兴趣连接、公益连接”四种形式完善服务功能,构造起互助共赢的治理生态。

      目前,该区4个试点村53类社会服务组织覆盖了218个新型社会治理结构终端单元,服务15784人次。

    网上办事搭平台 干部服务有“利器”

      拿出智能手机,打开“下岸溪村党员工作群”微信群,熟练点击回复……在走访中,夷陵区乐天溪镇下岸溪村的村官徐巧莲手机不离手。从原先的“坐班”村官到如今的“潮流”村官,徐巧莲的改变在于全新的互联网理念。

      去年,“互联网+网格”模式在乐天溪镇下岸溪村应运而生。“下岸微信群”网上办事平台成了村官们的“利器”。村里通知什么事,村民们点开微信群就能立刻获悉。而村民需要找村干部办事,直接上网对接便一网搞定。“下岸微信群”成了干群互动沟通的移动平台。

      在夷陵区,像徐巧莲一样的“网络村官”有近千名,平均每天处理各类事件信息500余件,将网格工作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据悉,近年来,夷陵着力从源头减少和化解矛盾纠纷,完善防控机制,构建维稳信息一体化体系,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提高信息收集、排查研判能力,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为打造“强区主城、富美夷陵”营造出平安稳定社会环境。

    优化村庄大环境 “打油诗”中说“治理”

      “交通法规再告急,红停绿行禁酒滴;森林管护国家级,凭证采伐按程序。规范养殖牛羊鸡,适时执行防检疫;生命之源水法依,严防死守河沟渠……”11月上旬,在下堡坪乡九山村,一本《乡村治理宣传手册》让人印象深刻。手册将乡村治理、基层党建、法规宣传等七个方面的内容,编成一首首打油诗,不仅通俗易懂,还风趣易记。

      手册编写者王传胜告诉记者,九山村将乡村治理的内容以村歌、对联、墙画、打油诗、皮影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颂,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近年,夷陵区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社会治理的“稳定剂”,倾力打造夷陵法治文化品牌。该区以九山、下岸等村作为试点,充分结合当地民俗特色,采用谜语、版画、剪纸等形式,建设一条法治文化长廊,对11位当地乡贤能人的优秀事迹进行宣传,树立起村民身边的标杆,营造出浓厚的普法氛围,让法治文化进基层,人民群众在喜闻乐见中自觉接受了法治文化的熏陶。引导群众共同优化村庄环境,不断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通讯员 刘永明 张国荣 记者 黄善国)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